善惡行千差萬別,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惡行。先說十惡行: 一、殺生:以恶心斷除有情命根的相續。具五緣成殺業道:1、故意有殺心;2、殺他有情;3、他有情想;4、作殺加行,如具有殺他的一切準備;5、不是誤殺。 二、不與取:也稱偷盜,包括騙取、竊取、強奪、霸佔、吞沒等不與而取的行為。具足五緣成不與取業道:1、故意起盜心;2、對於他物;3、起他物想;4、預先有盜竊的動機準備;5、不是誤取。 ...
大安法師:念佛人如何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目標
問:印光大師常常用「取法乎上,僅得其中。」來鼓勵學人精進念佛。很多人為了保險起見,便以此為根據,給自己念佛設定了較高的目標。比如,要達到工夫成片,甚至事一心的。可是,大師又說到,念念在淨土,方可往生,乃上品往生者之身份。若執定此義,以自求上品,何善如之。若執定此義,以教中下根人,則阻人勝進不淺。何以故?以彼必以為此法太高,遂以卑劣自居,不肯修持耳。我們該如何理解,才不致偏頗? 大安法師答:...
慧律法師:拜佛與拜神有什麼差別?
我們中國是一個有拜神、拜祖先傳統的一個民族,所以拜神變成我們傳統的風俗習慣。你要是問他,拜神在拜什麼?他不知道,父親這樣拜,母親這樣拜,祖父這樣拜,祖母這樣拜,自己也就拿香跟著拜。人家說拿香跟著拜就是這種人,他根本不知道拜神在拜什麼?只知道在拜神:你要保佑我身體健康,保佑我的孩子考上大學,或是我的女兒嫁個好丈夫,我丈夫事業順利。好像在開保險公司,互相保證就是了。如果我買大家樂中獎,有開3、6...
聖嚴法師:自殺者果報慘烈,死時死後將受無量痛苦
問:自殺到底算不算殺生? 聖嚴法師:算。用自己的意志、自已的精神、自己的心力,來殺死自己的身體,就是殺生。當一個人沉溺在自殺的情緒裡,很容易陷在陰影中不可自拔。要跳出出來,首先要明白:死亡不能解決問題,死亡才是更多問題的開始。 佛法說:人身難得。我們這個身體是用來還報和還願的。還報是要報答那些於我們有恩的人;還願則是要完成我們來到這世上希望達成的心願。所以我們應該要非常珍惜、非常感激我們...
淨界法師:可以幫對方把業懺悔掉嗎?不可以!
問:替小孩子拜懺悔,可是在夢中的時候,那個好現像出現的時候,卻是自己的母親口吐穢物出來,請問這個是消哪一位的業? 淨界法師答:這個問題,我們現在《佛法概要》已經講了一半了,你覺得你可以替一個人懺悔嗎?你認為可以把對方的業,幫他懺悔消掉嗎?你認為可以嗎?對!不可以的。對!搖頭的人表示你《佛法概要》沒有白聽了。 首先我們要知道,一個人造的業,這個業跑哪裡去了?現在你要知道業的去處。 「罪從心...
淨空法師:火燒功德林:一念嗔心起,百萬障門開
火燒功德林:一念嗔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 (一)在佛家講:一念嗔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我們細細想,佛家這句話說得不過分。火是嗔恚、發脾氣。所以一個人修積功德非常非常之難,所以功德很不容易成就。為什麼?功德是清淨心,功德是戒定慧。你一發脾氣,你的清淨心不見了。(摘錄於淨空老法師《十善業道經講記》) (二)您說發一次脾氣,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,一把火燒光,這是根據於「一點嗔心火,能燒功德林」而來的。但...
惟覺法師: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
惟覺老和尚佛法禅法問答 目錄 惟覺老和尚傳的禅法,有什麼特色 如果每天只能騰出一、二個小時,應該怎麼修行 禅坐會「走火入魔」嗎 何謂「以心印心」 神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有何方法可以印證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偏差 打坐時出現幻境,該怎麼辦 禅宗說「佛來佛斬,魔來魔斬」是什麼意思 「帶業往生」還是「消業往生」 單靠臨終十念,真的可以往生淨土嗎 「開悟」是...
大安法師:切忌用「臨終十念」賭往生
有人說,《觀經》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,那我現在就可以該幹嘛就幹嘛,該放逸就放逸,等到臨終再來念佛,是不是可以呢? 天如惟則禪師對這個話是深惡痛絕,這是絕對不可以的。這個臨終十聲往生乃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的發露,不能抱這個僥倖心理。 淨業行人聞到淨土法門,就應該當下精進努力,精進念佛,應當思惟:人生在世能有幾時啊,生命是石火電光啊,眨眼便過去呀,應該趁這個未病未老之時,抖擻身心,撥棄世事,得一...
因上努力,果上隨緣
佛學院讀書的時候,聽院長說過一句最受用的話-「因上努力,果上隨緣」。這句話,個人認為,既有勇猛精進的勸誡,也有修行者該具備的灑脫。 佛教講因果法,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因果循環的過程,或者更專業一點說,人的生命過程是因緣法的生成與壞滅。每一件事,每一個結果,都是因緣所成,沒有偶然,沒有宿命。因為是因緣生法,使得生命蓬勃、生生不息;因為是因緣,也就導致無常變幻、生住異滅。 有人認為無常是個...
淨空法師:善惡因果不能抵消,這個一定要懂的
善惡因果不能抵消,這是一定要懂的。那怎麼辦?不能抵消怎麼辦?佛教導我們,對於善因加強;對於惡的,過去所造的,不再做了。讓善的力量強大,惡的力量薄弱,將來往生的時候,力量大的業它先牽,它先受報,力量弱的是後受報。如果我們善惡業都造,天天在造,自己一定要清楚,是善念多、是惡念多?講話是好話多,還是妄語多、兩舌多?自己要清楚。行為是利益眾生的多,還是利益自己的多?常常去反省,常常改過,才真正能夠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