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獄不空 (86/146) 宣化上人主講 佛教是不是信因果? 昨天到加州大學去講法,講完後,有一個中國學生,到外邊問我:「佛教是不是信因果?」 我說:「是啊!這個因果,不單要信,而且的確是真的。你信,也有因果;不信,也有因果。你要是不信因果,我現在就給你一個實地的試驗。怎麼樣試驗呢?你去找一個人,你打這個人一個耳光,這個人一定打回你一個耳光。你打他一個耳光,這是個因;他又打...
印光大師: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
文鈔原文: 大矣哉,淨土法門之為教也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直指人心者,當遜其奇特。十念一念,即登不退,歷劫修證者,當仰其高風。 普被上中下根,統攝律教禪宗。如時雨之潤物,若大海之納川。偏圓頓漸一切法,無不從此法界流。大小權實一切行,無不還歸此法界。 不斷惑業,得預補處。即此一生,證大菩提。九界眾生離此法,上不能圓成佛道。十方諸佛捨此法,下不能普利群生。 是以華嚴海眾,盡遵十大願王。法華一...
聖嚴法師:帶業消業生淨土
一、修淨業和消罪業 諸位善知識︰我們在佛七期間的每晚進行「大迴向」之後,都有發願「求生淨土」的禮拜。是不是能生淨土?當然不容懷疑,但是修行西方淨土法門的人,善根有深淺之別,修行的時間有遲早之異,修持的工夫有勤惰之差,業障也有多少不等。所以凡夫往生佛國之時,《觀無量壽經》說,蓮花分有九品。《無量壽經》說,諸有眾生,往生佛國,分作蓮花化生及邊地胎生的兩類:蓮花化生者分作三輩;邊地胎生乃收不信...
淨空法師:智慧是教你看破,念佛教你放下
真正會修行,實在講,念佛堂堂主常常掛在口邊的口頭禪,大家聽多了也就無所謂,這是真話:「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」,常說的一句話;放下身心世界就是放下分別、執著,提起正念就是這一句佛號,馬上就轉識成智了。你之所以轉不過來,沒放下,那就轉不過來。分別障礙了妙觀察智,執著障礙了平等性智;放下分別、執著,自性裡面的智慧就現前。這兩樣東西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...
虛雲老和尚:在一舉一動,一棒一喝,披肝見膽,轉凡成聖
這幾天我沒有進堂講話,請各位原諒,我不是躲懶偷安,因為身體不好,又沒有行到究竟,只拿古人的話和大眾互相警策而已。我這幾天不講話,有兩個原因,第一是有病,大家都知道我體力不支,眾人會下講話,不提起氣來,怕大家聽不見,提起氣來,又很辛苦,所以不能來講;第二是說得一尺,不如行得一寸,你我有緣,共聚一堂,但人命無常,朝存夕亡,石火電光,能保多久,空口講白話,對於了脫生死有何用處,縱然有說,無非是先聖...
宏圓法師:為什麼一念淨信「行無相因得無相果」,能得福無量?
【須菩提。如來悉知悉見。是諸眾生。得如是無量福德。何以故。是諸眾生。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。無法相。亦無非法相。】 這裡的如來是指諸佛,諸佛悉知悉見,佛是以一切種智而知,以五眼圓明而見。是諸眾生,就是指那些持戒修福之人,對行無相因得無相果之法能夠生起實信,乃至生起一念淨信的這些人,這裡說是諸眾生都包括了,這些人能得無量福德。就像上文所說,所得福德猶如十方虛空一樣不可思量,所以稱為無量...
浄空法師:命運是自己造的, 自己就能改變!
(新春特輯)用短暫的生命成就圓滿的福報! 諸位同修,大家新年好!我們利用網路,向全世界各地同修賀年。中國人在年節當中,總是求「歲歲平安,年年如意」,這兩句吉祥話,都是說的果報。果必有因,如果我們不修因,這兩句話就落空了。怎樣才能做到「歲歲平安」?佛陀教給我們,「諸惡莫作」,果然能夠做到從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不造一絲毫損害眾生之事,你就能夠得到歲歲平安。佛又告訴我們,「眾善奉行」,眾是講多...
浄空法師:魔障從哪來的?如何把破壞減到最低。不被干擾?
佛菩薩都要遭受魔障,遭遇一點挫折就要退心,你怎麼能成就? 諺語常說: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」又說:「好事多磨。」這些話我們仔細觀察,可以說自古至今中國、外國,幾乎成了一個定律,想做好事總有人來破壞,這在佛法裡面叫魔障。為什麼會有魔障?原因非常複雜,過去生中生生世世,給一切眾生結下這些怨恨,在六道裡面難免不再碰頭。碰頭的時候雖然不認識,可是阿賴耶識裡頭,積結的那些怨恨不會消除,遇到的時候...
浄空法師:會修的人從根本修,根本是心!
什麼是真心,什麼是妄心,如何發菩提心? 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我們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我們要真心求、要發願求,自然就得感應。什麼是真心,什麼是妄心,要能辨別。為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是真心,為自私自利這個心是妄心,我們學佛學這麼多年,總算把這樁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四弘誓願大家都念得很熟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有沒有真正想想這句話的意思?眾生無邊決定不分種族,不分宗教信仰,不分...
浄空法師:虐待下位的人篡,奪功勞;諂媚巴結上司,希望被提拔,升官發財
該發財時自然發財, 該升官時自然升官, 一絲毫都不用勉強! 諸位同學,大家好。我們接著看《感應篇彙編》第四十六節: 【虐下取功。諂上希旨。】 這兩句話,也是嚴重的過失。我們仔細觀察古今中外,多數人都有這個習氣,由此可知,這是無始劫來累積的煩惱。而佛在經教裡面,常常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如果我們明瞭事實真相,這個心就定下來了。讀《了凡四訓》讓我們深深體會到,了...